新闻中心
深圳杀虫公司 隐翅虫危害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8-06
- 来源:
隐翅虫危害与治疗
全世界已报道的能引起皮炎的毒隐翅虫有20种,
隐翅虫中国仅知3种,即黄足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Curtis)、黑足毒隐翅虫(P.tamulusErichson)和奇异毒隐翅虫(P.peregrinusErichson)。其中黑足毒隐翅虫又名塔毒隐翅虫,黄足毒隐翅虫又名梭毒隐翅虫。重庆、南充、郑州和湖北孝感发生的隐翅虫皮炎均由黄足毒隐翅虫引起。 [6]
感染途径
毒隐翅虫皮炎则是由毒隐翅虫体液中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引起。在病原虫发生(尤其是大发生)季节,由于夜晚灯光引诱,致虫通过开放的门窗进入室内,在人们周围爬行,常因爬行引起异样感,被人用手在皮肤上有意无意拍打、压碎或搓揉,毒汁溢出,粘染皮肤和手,手再去抚摸它处皮肤时,导致多处皮肤受害。毒隐翅虫的毒素为胜过眼镜蛇毒的强烈接触毒素。毒隐翅虫的毒素有3种,即毒隐翅虫素(Pederin)、拟毒隐翅虫素(Pseudopederin)和毒隐翅虫酮(Pederone)。
梭毒隐翅虫的卵、幼虫、蛹和除翅以外的成虫各部,都有毒素存在。成虫的毒素主要源于血淋巴,雌虫体内毒素是雄虫的10倍。毒素分布在昆虫体内的每一部分,把虫体分成若干段节,不管用哪一节段接触皮肤均会引起相同症状的皮炎。虫体各部含毒素多寡不同,腹部最多,胸部和足次之。
隐翅虫体液感染人体皮肤的途径有三:一是直接把虫体揉碎在皮肤上所致,称为直接感染;二是虫体的碎片污染了手指,再由手指去摸其他部位导致感染,称为间接感染;三是虫子隐藏在衣物、洗脸巾中,使用时把虫体搓烂使毒液沾污在上面,接触皮肤后导致感染。不管哪种形式的感染途径,都有一个搓揉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促成皮炎形状多样、受损面积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直接接触虫体体液是引起隐翅虫皮炎的主要途径。 [6]
发病特点
(1)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6月份开始出现,8~9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10月份减少,这与隐翅虫的繁殖季节相吻合。
(2)有周期性,但不明显。
(3)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该病多发于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气压低的季节。根据南充和重庆多年的发病情况看,在连续高温干旱之后又逢秋雨连绵的年份,往往暴发此病。
(4)发病与性别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男女比例接近2∶1。
(5)患病年龄多集中于10~40岁之间。
(6)发病与职业:好发者多为夜间在强光源下作业的人群,大中学校学生、建筑工地电焊工、教师患病多于农民、城市居民、机关干部。
(7)患病与环境有明显的关系:患病区的灯光强于周围的灯光。光线越强,患病人数越多,以用日光灯者的发病率最高。
(8)隐翅虫皮炎与人体暴露与否无明显关系,仅有病情轻重之别。
(9)隐翅虫皮炎有明显的好发部位,颈部、唇周和前臂内侧为最容易发生的部位。
(10)隐翅虫皮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隐翅虫皮炎的发生常伴有红斑、肿痛、局部不适、痒、水疱、发热、化脓等症状。重者剧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头昏、头痛等症状。其中最典型的是灼痛(占67.97%)、烧灼感(占63.67%)、痒(轻痒占50.4%,奇痒占28.52%)、面部浮肿(27.34%)、头昏(13.28%)。有诊断价值的是灼痛和痒。
(11)隐翅虫皮炎的损害类型:以点条状为主(占45.31%),次为点状(占18.70%)、条状(占13.63%)、点片状(13.28%)。此为确诊隐翅虫皮炎的主要依据。
(12)隐翅虫皮炎的病程:大多数病例在7~8 d,约1 3的病例在10 d以上。病程的长短,取决于诊断与治疗方法。诊断确切,方法合理,能缩短病程。 [6]
诊断要点
(1)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中有无隐翅虫活动的踪迹、接触虫史,这是诊断确立的首要条件。
(2)发病季节,早发病例一般在4~5月,多发季节为8~9月。
(3)发病对象群体为主,散在病例极少。
(4)患者的损害部位多为颈、面部及四肢裸露部位。
(5)皮肤损害类型以点条状、点或点片状为主。
(6)病程变化:烧灼感---灼痛---皮肤发红---渐至紫红色---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脓泡---扩展成片或条状脓泡---泡破、结痂---愈后受损部位皮肤留下难以消退的褐色斑痕。 [6]
治疗原则
及时彻底地清洗掉受害部位的毒液,减轻对皮肤的损害。其方法:
(1)用肥皂反复清洗受损皮肤;
(2)用4%苏打溶液或10%的氨水反复擦抹受损皮肤,中和毒素。
出现疱疹后,镇静止痒,采用消炎收敛性药物减轻刺激感。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素,必要时加用激素类药物提高疗效。
外用药物可选0.1%雷夫努尔、3%硼酸水、1 3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擦肤氢松软膏、皮炎净、蛇伤急救散或用南通蛇药白酒溶液擦抹。有疱疹时禁用龙胆紫液。一般认为油剂会加重病情;可的松、抗组织胺、青霉素不起作用,但抗生素可防次级感染。 [6]
预防措施
发动群众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废料、杂草,捣毁隐翅虫的栖息地和滋生场所。不要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保持室内清洁、整齐,使侵入室内的隐翅虫无隐藏之处。夏季需要夜间作业的单位,安装纱门、纱窗,阻止夜间活动的昆虫(包括隐翅虫)飞入室内,减少人体接触隐翅虫的机会。
夏季到来时,在室内用凯素灵或奋斗呐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滞留喷洒,在2~3个月内能有效杀灭飞入室内的隐翅虫。发现有隐翅虫在身上爬行时,不要用手拍打、揉搓,轻轻吹掉或用其他物品将虫子拿掉。若手已接触虫的碎片,立即用肥皂水反复清洗。
盛夏时节,避免开窗开灯睡觉,可有效防止隐翅虫趁人入睡后乱爬乱窜伤及人体,引起皮炎。
隐翅虫体形
多数细长、体小,两侧平行,头、翅和腹尾呈黑色 ,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形似大蚂蚁,一般不到3毫米(或1/8吋),最大可达3厘米。大多数种类鞘翅短而厚,长约等于宽,后翅发达,起飞时能迅速从鞘翅下展开,飞行后靠腹部和足的帮助叠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大部分腹节外露。有些种类后翅退化,甚至鞘翅一并退化;有些种类鞘翅发达,完全盖住后翅及腹部。幼虫无翅。有些大型种类有美丽的黑色和黄色,像胡蜂;有的外形和行为均像兵蚂蚁
隐翅虫分布范围广
几乎遍布世界,喜潮湿环境。成虫一般具翅,能飞过海面远离陆地,但隐翅虫自身的扩散能力并不强,它们的这种行为也只是为了避害。隐翅虫栖息的生境多种多样,林间或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草原、倒伏松树的皮下宽松的空间、腐败的水果、绽放的花朵、腐烂的树木、漂流在河岸和湖泊里的植物、粪便、腐肉、脊椎动物的巢穴等地方都能见到隐翅虫的身影。还有些隐翅虫生活在特殊的生境里,有的寄生在蘑菇里面,Ryssota寄生在蜗牛身上。 [3]
行为习性
(1)食性
隐翅虫个体较小,食性复杂且不易确定。通过口器和消化道解剖结构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认为:原始类型的隐翅虫可能是腐食性的,由腐食性的原发类型(四眼隐翅虫亚科Omaliinae、异形隐翅虫亚科 Oxytelinae )向活泼游掠的高级类型(毒隐翅虫亚科 Paederinae、隐翅虫亚科 Staphylinidae)缓慢进化造成隐翅虫科内各亚科食性的演变。
现存的隐翅虫食性与类群之间的关系大致归纳如下:
(a)腐食性:筒形隐翅虫亚科 Osoriinae、扁隐翅虫亚科 Piestinae、原隐翅虫亚科 Proteininae;
(b)植食性:异形隐翅虫亚科的一些种类,如:Bledius 取食硅藻类;
(c)食花类:四眼隐翅虫亚科及 Apocellus 属隐翅虫取食植物的花,Osorius 属危害草坪;
(d)菌食性:巨须隐翅虫亚科 Oxyporinae、出尾蕈甲亚科 Scaphidiinae、尖腹隐翅虫亚科 Tachyporinae、前角隐翅虫亚科 Aleocharinae 的某些种类;
(e)肉食性:四眼隐翅虫亚科一些种类逐渐向肉食性进化,尖腹隐翅虫亚科的某些种类及大部分前角隐翅虫亚科 Aleocharinae、蚁甲亚科Pselaphinae、丽隐翅虫亚科 Euaesthetinae、突眼隐翅虫亚科 Steninae、毒隐翅虫亚科、隐翅虫亚科逐渐由腐食性进化为肉食性,且许多种类食物专一,如:前角隐翅虫亚科Scydmaeninae Oligota 专门捕食螨类,隐翅虫亚科 Erichsonius 属捕食土壤线虫,Odontolinus、Belonuchus、Platydracus 属捕食 Heliconia 花苞上蚊子的幼虫或蛹,Hesperus 属捕食竹子节间上蚊子的幼虫,Eulissus 属取食粪栖的圣甲虫成虫。而前角隐翅虫亚科 Aleochara 属则逐渐演化成寄生蝇蛹的类群。 [3]
(2)捕食行为
隐翅虫常见的捕食策略有积极搜索方式、坐等捕食方式、搜索活动依猎物密度而变化的混合式等三种方式,如Ocypus olens 在觅食过程中有积极搜索行为(active searchingbehaviour)和埋伏等待行为 (ambush-like behaviour)两种方式。
Leistotrophus versicolor 能根据环境的食物的密度,自行决定捕食策略,在环境食物密度大时,个体停留在动物的粪、腐肉等物质上,埋伏等待接近腐肉的蝇 (坐等捕食方式);但是当环境食物密度小,或者没有腐烂的食物时,成虫可停在树叶或岩石上,通过外翻肛门附近第 8/9 背板腺体囊,分泌液滴于叶片或石头等基质上,引诱猎物(例如:小蝇)到可攻击范围内。这种行为属于种间化学欺骗引诱捕食。
捕食性隐翅虫存在两种取食方式,一种为撕碎-咀嚼,另一种为捕捉-口前消化 (preoraldigestion)的方式。李霞(2002)观察了梭毒隐翅虫 Paederus fuscipes 成虫捕食蚜虫的行为,将其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和排泄。Philonthus decorus等采用捕捉-口前消化的方式。P. decorus 的上颚发展成捕捉器官,在分开的上唇之间抓牢食物。下唇-咽下部 (labium-hypopharynx)有浓密的刚毛覆盖,上唇中间有一条食物沟槽,食物进入口腔后部混入消化液后,返回到口腔前部由上颚重新咀嚼,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消化产物由强有力的食窦泵吸入前肠,食物残渣则排出口腔外部。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隐翅虫食量的报道,在 22~25℃室温条件下,饥饿 24 小时的大隐翅虫成虫每只 24 小时平均捕食丝光绿蝇 3 龄幼虫 13~15 条。 [3]
(3)交配行为
Aleochara curtula 雄性的性行为在羽化 2 周后发生,而雌性性信息素的产生在羽化前和羽化后的几天内迅速增加。
郑英奎(2009)对大眼隐翅虫Stenus(Stenus,s.str.)sp.的交配行为进行了报道,他将大眼隐翅虫的交配分成相遇、抱对、锁结、离开四个阶段:
雄虫爬到雌虫的背部,以上颚咬住雌虫的头部,前、中、后足抱握雌虫的胸部,腹部下曲,雌虫则腹部上翘,尾部交结,完成抱对。抱对的雄虫在雌虫的背部,然后雄虫头部后移,六足不断爬抓,不久从雌虫的背部滑下,但此时的雄虫的头部仍然朝向雌虫的方向,腹部弯曲,生殖器交接在一起。大约经过 2~3min,雄虫从雌虫的背部滑下,雄虫的头部转向相反方向,成尾部相接,头部相反方向,一字拉开,出现锁结现象,交配结束,雌雄尾部分开,两虫体分开一段距离静止,然后离去,并不停地用后足弹扫其尾器。对抱对和锁结所经历的时间进行统计得出,抱对 2min 左右,锁结时间长达 0.5h。 [3]
(4)亚社会行为
亚社会性指不具有社会性昆虫那种明显的社会性,但具有近于社会性行为的集群,称为亚社会性的集群,对明显向社会性方向演化过程中的以及与此相类似的类群也包括在内。异形隐翅虫亚科中的布里隐翅虫属Bledius 和离鞘隐翅虫属Platystethus 的成虫建造巢穴,用以储藏和保护他们的卵和幼虫。布里隐翅虫属将这种巢穴建在沙滩或者泥泞的海岸,而Platystethus 是在动物的粪便中,Eumicrota 在蘑菇中。 [3]
(5)同社会性昆虫、高等植物以及真菌的关系
欧洲的Lomechusa属和Atemeles属,以及北美的Xenodusa属,生活在蚁或白蚁巢内,它们分泌一种液体给蚁吃,蚁则喂养它们作为回报。其他社会性昆虫的巢穴中也能见到隐翅虫的踪影,在欧洲,Emus (隐翅虫亚科) 属袭击蜜蜂的巢穴,美国中部的Euvira(前角隐翅虫亚科)属和油粉蝶属的一种蝴蝶共同建立公共巢穴。
同样,隐翅虫和高等植物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他们靠取食花蜜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能传播花粉。四眼隐翅虫亚科的隐翅虫在取食取食花蜜的同时也传播花粉。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Charoxus spp.(前角隐翅虫亚科)和无花果属的一种植物有高度专业化的关系,在新热带区的Charoxus成虫被吸引到Ficus spp.(桑科)的花里,并在那里产卵,成虫和幼虫捕食在无花果花上传粉的黄蜂(榕小蜂科)。
隐翅虫和真菌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取食关系,成虫和幼虫取食真菌;二是隐翅虫捕食真菌上的蝇类幼虫和其他一些生物;还有种关系的设想是,许多种的成虫被Laboulbeniales(子囊菌纲)和其他的真菌感染,产生种、族或者亚科水平上的特异化。在腐烂的植物周围,经常能发现一些隐翅虫的身影。
- 上一篇:白蚁是世界中著名的破坏者
- 下一篇:天花吊上构建的蚁巢